終於回歸正軌,實在激動人心

我發言支持林順潮議員的議案。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並且對黨章作出了多處修訂,大會對過去10年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成果及經驗作出總結,並且確立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及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又定下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目標。

新時代思想和新時代發展觀是符合中國現今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的科學理論、是受到全黨、全國人民廣泛擁護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掌舵領航國家發展的指針,也為世界發展人類文明提出了諸多值得借鑒的中國方案,特別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中國式現代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身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香港被殖民統治的歷史正正是西方透過侵略戰爭和殖民掠奪實現現代化的證明,損人利己和充滿血腥罪惡。香港1960、1970年代以前的血淚史被後來的經濟發展所掩蓋,所謂“小龍騰飛”是西方勢力在香港回歸前的戰略部署,為達到圍堵中國的政治目的而令香港迅速繁榮,所以很多民生問題被棄之不理,貧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逐漸形成一個畸形社會。

雖然香港回歸後仍然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但是這個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資本主義社會。共產黨是甚麼呢?是為人民服務,具有人民根本屬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而中央政府是人民政府,所以香港特區政府也必須是人民政府。香港經過了25年的實踐,也經歷了非法“佔中”、“黑暴”,我們終於清楚認識到,如果沒有祖國和人民、沒有中國共產黨作為最強大的後盾,香港的繁榮只能是泡影,所以新時代不僅僅是制度上、政策上,更加是思想上、覺悟上的新篇章。

今天我們在這個曾經被“黑暴”佔領、特區區徽被塗污的立法會議事廳舉行這次史無前例的辯論,我內心百感交集。在香港談共產黨色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這樣的討論本來是天經地義的,我們卻走了太多彎路,付出了太多代價,現在終於回歸正軌,實在激動人心。

縱然經過了動盪、付出了代價,我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反顛覆鬥爭中取得勝利,這個是“一國兩制”的勝利,二十大將要長期堅持“一國兩制”。香港“一國兩制”的實踐之路是道阻且長,所以才顯得其光榮偉大,中共是“一國兩制”最堅定的捍衞者和守護者,香港是“一國兩制”的實踐主體,要貫徹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持特區的高度自治權,我們必須有更大的擔當,按《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為香港的建設團結一切力量,形成國內外更廣泛支持“一國兩制”的統一戰線!

縮短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輪候

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長的問題長期持續。根據醫管局最新公佈的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除了兒科,新症普遍輪候時間超過數十星期,十分不理想。現時。醫管局的目標,是把緊急及半緊急新症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分別維持在兩個星期和八個星期之內,但對於穩定新症並無相關目標。穩定新症如能及時處理,減少延誤,可避免病人情況惡化。如病人等待時間過長,由穩定轉為較嚴重的情況,病人既要承受不必要的痛苦,成效較差,所花費的治療成本也可能會大大提高。

施政報告提到要重整醫療體制,目標是由目前以治療為主、以醫院為中心的格局,轉向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的體制。施政報告也提出要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與私營醫療界別共同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措施,並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

所謂「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專科治療也應考慮如何以預防為先,盡早篩檢,輕症透過適當的日常健康管理,降低惡化的風險。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體制,鼓勵社區醫療和加強與私營醫療合作,強化基層醫療的預防體系,並讓穩定新症得到適當的醫療護理,而不是等到病人情況惡化時才急急處理。

我認為,在預防體系和穩定新症輪候方面,政府都應該制定相關的目標,確保醫療體制能更全面照顧市民的健康,讓每位市民有身心健康的人生。

《繼承光輝偉業,勇擔新工運使命——香港海員大罷工勝利10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尊敬的何靖副主任、麥美娟局長、孫玉菡局長、羅建君副部長、何啟明副局長、張世添主席、各位嘉賓、各位工會的兄弟姊妹: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香港海員大罷工勝利100周年紀念大會。首先,我僅代表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向海員以及參與大罷工的工運先輩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海內外所有支持工運事業發展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向在座所有來賓、工會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問候!

1922年1月12日,為了反剝削、反壓迫、反歧視、爭取華人海員合理工資待遇,香港海員工會(前身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發動和領導了震驚中外的香港海員大罷工。當時香港的英資公司渣甸和太古等,嚴重剝削華人海員,薪酬僅得洋人海員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雖然當時面對港英政府的高壓管治,香港的工運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是大罷工反響強烈,得到海員及全港各業、全國各地工人、華僑以及國際進步力量的支持!這場持續56天反帝反殖的工人運動最終取得了勝利,同時吹響了中國工人運動風起雲湧的號角,成為「中國第一次罷工高潮第一怒濤」。香港海員大罷工在工運史上有規模大、時間長、影響深遠等難以比肩的高起點,為近現代中華民族奮鬥史書寫了動人的篇章。

如今,我們重溫這段光輝歷史,前輩們愛國、正義、拼搏以及團結的精神,是激勵我們工運勇往前行的無比動力。隨著時間的沉澱,香港海員大罷工在中國工運史、中華民族解放史、以至世界工運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義愈發彰顯:

第一,大罷工體現出華人海員的愛國情懷以及團結精神,捍衛勞動及民族尊嚴的決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氣焰。威迫利誘、花言巧語、甚至是武力封閉工會、軍警鎮壓、搜捕工會負責人,這些野蠻惡劣的手段都不能令罷工退卻,工人們冒著生命危險,有理有利有節,鬥爭到底,敢於勝利,隨著時空的遠離,其精神光芒越發閃耀照人。

第二,大罷工的勝利不僅改善了華人海員的待遇,達成加薪的訴求,也令其他行業的工人加薪或改善工作環境的要求得以實現。並且鼓勵了上海工人成立現代工會,由此蔓延至全中國。

第三,大罷工的勝利極大的鼓舞中國工人志氣,推動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及壯大,形成了中國近現代第一個工運高潮。最初是受到世界工人運動浪潮及內地工人運動新發展形勢影響,之後的勝利則奠定了內地工人運動的信心,累積了寶貴的實戰經驗。中國勞動組合書記處(中華全國總工會前身)藉此契機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並且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政治綱領。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中國共產黨在廣州的組織成立後援會,做返穗工人的後盾。而海內外各地的工人和華僑也紛紛捐款,支持罷工,大罷工由此牽動了世界。

第四,大罷工鍛煉了一批工運和革命領袖。這是一次艱難曲折,百年一遇的工人運動,規模龐大,歷時持久,為後來的內地革命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工人領袖和革命骨幹,如林偉民、蘇兆徵、鄧發、陳郁、林鏘雲、馮燊等。另外,海員大罷工的鬥爭實踐對後來的省港大罷工也提供了寶貴經驗。所以說,香港海員大罷工為現代中國革命提供了人才儲備和思想理論準備。

第五,大罷工的勝利推動了中國革命的進程。這次工人運動得到孫中山先生的支持,包括致電慰問、派員協商和籌募經費。同時,孫中山先生也在這次罷工的勝利中目睹到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促使他萌生聯共和輔助農工階層的思想。這為後來的國共合作奠定了基礎。

各位,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一百年來,香港海員大罷工不斷激勵我們的工運事業發展,是催人奮進的源源動力。香港的愛國工運起步於建國前,鬥爭奮發於港英時代,參與香港回歸祖國後一國兩制的實踐,如今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迎來了新時代的使命與挑戰。

首先,「一國兩制」作為基本國策寫入國家《憲法》,是中華民族復興偉大進程中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長期堅持,穩步實踐,使之不走樣不變形。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人民憑藉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勇於創新的民族精神,洗脫百年屈辱,不斷發展以至崛起,改變了國家的面貌,影響了世界的格局。香港在這場變局有重要角色,當中香港的愛國工運更是積極的參與者和關鍵因素。未來更必須秉承工運先輩的遺志,和香港一起堅定方向,積極融入國家發展,為民族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二,昔日國家積弱積貧,所以香港被割讓,華人勞工受盡欺凌,但是我們從大罷工的勝利中看到民族尊嚴,家國情懷;如今國家走向富強,香港也早已回到祖國懷抱,國家必將重新站在世界的最前列。我們更要提升作為中國人的光榮感和自信心,做好香港的當家人,要維護好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正如習主席今年在香港的七.一講話中所說,香港必須將政權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共同維護和諧穩定,開拓新發展動能。

第三,工聯會以「新時代工運」為號召,以「共建共榮 共享共贏」為理念,回應新時代要求。工聯會以及各屬會、贊助會要認清變局,堅守愛國愛港立場;把準方向,勇當新時代工運先鋒;要更具前瞻性和全局觀引領香港工運,全力推動工會現代化,全面提升工運理論和業務水平,與時俱進,成為僱員勞動者的有力靠山。

第四,工會也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工友群眾,要從思想上樂於,情感上衷於,能力上善於為工友群眾排難解憂。只要我們真心實意幫助工友,肯做事,能做事,善做事,做成事,我們的工運事業就會根深柢固,枝繁葉茂。

第五,工會組織要凝聚工友也要團結社會各界,做好宣講工作,讓社會了解工會並且認同我們的理念,建立廣泛的社會基礎,增強工會的社會影響力,讓我們的事業蓬勃壯大,共建公義社會,打拼一個屬於我們的新時代!

各位,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中國共產黨二十大召開在即,我們紀念歷史的同時也在創造歷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讓我們以團結奮進致敬前輩,鑄就新時代工聯人工運氣魄,創造新時代工運新輝煌!

《紀念香港海員大罷工勝利100周年研討會》歡迎辭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下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紀念香港海員大罷工勝利100周年研討會」。首先,我要向海員工運先輩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也僅代表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向在座所有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並對四位講者嘉賓,劉智鵬教授、劉蜀永教授、邱逸博士、蔡思行博士撥冗到場為我們作主題演講表示衷心的感謝!鑒古知今,我們懷著熱切的期待聆聽各位專家學者的高見,為新時代工運帶來有益的啟示!

鴉片戰爭以後的中國近代史,其中就有香港被迫割讓的屈辱;發生於一百年前的香港海員大罷工,正是在香港被英國殖民統治的背景下發生的,大罷工聯動省港以至全国,持續了56天,震驚中外。由原來海員反對剝削爭取合理待遇,演變為反帝反殖的鬥爭,最終取得了勝利,這標誌著中華兒女在英國高壓殖民統治下,在團結工人維護權益及民族意識上的覺醒,是中國以致世界工運史上值得濃墨重彩書寫的一筆。海員大罷工也為中國工人運動史奠定了高度的起點,也為中國革命奠定了基礎並提供了理論和人才的準備,是近代中華兒女救亡圖存歷史上偉大的事件,影響深遠!

適逢今年也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25年來香港儘管經歷風雨,一國兩制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我們紀念大罷工的勝利,也是對洗刷百年屈辱、香港回歸祖國的呼應。而今天舉辦這場研討會,也是對在海員大罷工的感召下,百年來香港工人運動所進行可歌可泣偉大鬥爭的紀念和致敬。同時更希望藉此勉勵年輕一代奮發向上,秉承愛國家愛民族的精神,積極參與工運,為建設更美好的香港而努力。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底蘊深厚,一路走來,大部分時間我們一直站在世界的前列,直至近代錯過了現代化進程、被列強侵略,才落後於世界,被殖民掠奪,山河破碎,生靈塗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前赴後繼,奮起反抗。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華民族的發展方向和進程才發生深刻的改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才有力地踏上征程。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國,從未如此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包括海員、中國工人和無數中華兒女以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必須銘記!

由於被殖民統治的餘毒未消,加上教育上的某些缺失,香港年輕人對國家民族歷史、世界大勢普遍認識不深,更有不乏道聽途說的。加上西方列強對我們的敵意與野心從來沒有改變。一直以來,他們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圍堵我國,鼓吹傾銷西方的一套來瓦解我們的價值觀,企圖將香港變成西方滲透內地、顛覆中央政權的橋頭堡。我們看到他們是如何通過教育、輿論、網絡來荼毒香港的年輕人,並策動顏色革命。在長期的意識形態滲透下,部分青年便因此喪失了國家和民族的自尊和自信,甚或成為判徒、民族罪人,不禁令人扼腕。最大的國安漏洞在於思想和人心,我們必須牢牢補上這一課!

各位,香港的愛國工運起步於上世紀初、建國前,走過港英時代,如今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迎來了新時代新工運的使命與挑戰。100年過去了,香港海員大罷工仍然是香港愛國工運的精神資源,是我們今天的事業和未來發展源源不絕的動能。目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人民憑藉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勇於創新的民族精神不斷發展崛起,改變國家面貌,影響世界格局。香港在這場變局中必須堅定方向,長期堅持、準確落實一國兩制國策。正如習主席在七一講話中所說,香港必須將政權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必須共同維護和諧穩定,還要開拓新發展動能。工聯會的新工運,正是愛國工運事業、建設力量的中流砥柱,是社會穩定的基石;要堅持與社會同步,與基層同心;要顧大局謀長遠,以建設促改革,提升工運本領,團結各方,勇於鬥爭善於鬥爭;踐行新工運「共建 共榮 共享共贏」理念,立足香港,爭先世界,為香港繁榮,良政善治,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最後,祝研討會完滿成功,在座各位收獲滿滿!多謝大家!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暨工聯會地區服務處成立30周年活動啟動禮》發言稿

尊敬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 、中聯辦何靖副主任、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女士、中聯辦社工部周蔚副部長、中聯辦社工部李運福副部長、中聯辦新界工作部胡啟明副部長、中聯辦新界工作部蘭滔處長 、中聯辦九龍工作部祝小東副部長、中聯辦九龍工作部王林暢副處長、中聯辦港島工作部王卉副部長、中聯辦港島工作部羅文臻副處長、各位來賓,各位工會、地區的義工朋友、各位同事﹕

歡迎大家出席慶祝工聯會地區服務處成立30周年啟動禮,各位都是工聯會的同路人、支持者和老朋友,工聯會地區服務處30年歷經新舊時代,篳路藍縷,「開疆拓土」,開啟工會地區工作新領域,為工聯的發展壯大,為香港的社區和諧,社會繁榮穩定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所取得的每一分成績都有賴於各位的付出,以及各大友好社團組織的幫扶,所以工聯會地區服務處的30年,是團结奮進,為民為港為國,值得自豪的30年。

是的,工聯會地區服務處傳承了工聯會的優良傳統。工聯會創會近75年來始終秉持服務工友,維護權益,團結各業工友的初心使命,與社會同步,與基層同心,貫徹「愛國 團結 福利 權益 參與」方針,發揮著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作用。早年隨著香港工業生產線外移,產業結構發生轉變,勞工市場也相應產生新狀況;為更有效聯繫會員,更好服務廣大市民,以及因應香港回歸祖國,積極參與社會、建設香港的需要,工聯會於1992年成立首個地區服務處——港島東地區服務處,隨後各區地區服務處也逐步投入服務。至今,工聯會已成立了16個地區服務處和2個地區聯絡處,服務網絡覆蓋港九新界,一直和屬會、會員及家屬保持密切聯繫,並透過工聯會立法會議員、區議員、社區幹事及時將市民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向政府反映,為會員及居民爭取合理權益,共同建設社區,改善民生,督促政府不斷完善各項社會政策。

三十載風雲變幻,櫛風沐雨。工聯仝人服務市民工友矢志不渝。回歸以來,香港確實經歷了不少的困難和挑戰,工聯會始終高舉愛國愛港旗幟,堅定地維護國家以及香港的安全和發展利益。家國情懷是工聯前輩們的光榮傳統,也是新時代工聯人的精神面貌。過去30年,是地區服務處不斷壯大的30年,作為工會力量的延伸,擴大了工會的力量,發揮了條塊結合的優勢,實現工會地區兩翼齊飛的戰略部署。同時,工聯會地區服務處也起到穩定社會的重要作用,發展了大量居民及婦、青、長者等地區組織,並將工會與各組織及友好社團連結起來,並結合工聯醫療所、業餘進修中心、工聯優惠中心等福利服務,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更好服務市民工友。

今年2月開始,第五波疫情形勢嚴峻,習主席下令,穩控疫情是香港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中央派出專家組,醫療隊支援特區抗疫。工聯會同樣全力投入抗疫工作,第一時間組織千人義工隊深入社區,率先籌集400多萬港元購買防疫物資,透過地區網路送到市民手上,與基層市民工友疫境同行。我們250多個屬會贊助會、16個地區服務處和2個地區聯絡處、以及工人醫療所、進修中心、優惠中心等機構始終堅守服務,協助配合政府各項措施,沖在抗疫最前線。工聯會先後派發口罩1500萬個,快速檢測包50萬盒,連花清瘟膠囊等中成藥12萬盒,還有數以萬計的食品飲料和清潔用品等。在3月底政府全民快測行動中,工聯會兩天內動員8000人次義工,積極參與30場全港十八區防疫包包裝活動。

各位,相信在座每一位都深有體會,地區工作無疑是辛苦的,同時也充滿成就感。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社區裡有我們這些務實肯做,心系街坊的工聯幹事,香港一定會更加和諧穩定。地區服務處是鍛煉政治人才的重要平台,為工聯會和香港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務實敢拼有擔當的骨幹,是愛國愛港人才庫的重要來源。總結30年來的地區經驗,我們深切體會到群眾路線是發展地區力量的方針,是社區發展的重要抓手,地區服務就是群眾事業,無論是處於任何時代,面對任何挑戰,只有全心全意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組織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便能戰無不勝,使我們的事業不斷壯大!

在這工聯會地區服務處成立30周年之際,我謹代表工聯會衷心感謝中聯辦、特區政府、各界社團及友好一直以來對工聯會的支持和幫助;感謝義工,感謝同事,感謝這個愛國愛港有能力有擔當的團隊!大家任勞任怨扎根地區,是維護一國兩制的中流砥柱。同時,義工的支持和市民的信任也在督促我們不斷進步,工聯會現時有七位立法會議員及三位區議員、50多位社區幹事/主任,186個地區組織,1.9萬名義工,地區組織會員總數達18萬多。我們這只強大隊伍,將一如既往竭誠服務各區居民,共建美好家園。

​工聯會地區服務處成立30周年適逢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一國兩制邁進新階段,愛國者治港為香港開啟新篇章,習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講話上強調,必須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必須將政權掌握在愛國者手中;希望特區管治能夠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共同維護和諧穩定。這就是我們工聯人新時代的使命擔當!在一國兩制新篇章中,工聯會以新時代工運為號召,響應時代呼喚,凝聚人心,團结社會,踐行「共建共榮共享共贏」理念,支持監督特區政府依法有效施政,實現良政善治。

工聯的兄弟姊妹們,工聯會參政為勞工,根基始終在群眾,工聯會地區服務處要與時俱進,為市民會員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回應市民關切。相信我們的議員社幹都會時刻謹記「以人民為中心」理念,齊心協力!在此衷心祝願工聯會地區服務處成立30周年,再接再厲,再創佳績,祝福香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再創輝煌,祝福祖國繁榮昌盛!

多謝各位!

習主席提出的四個必須和四個希望

習主席七一的重要講話,回顧了香港歷史,包括被迫割讓的屈辱,以及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中的角色。「香港同胞始終同祖國風雨同舟、血脈相連」,這是香港和國家榮辱與共,骨肉相連的最佳的總結。

習主席也對回歸25年以來一國兩制的實踐給予高度評價,並且表示一國兩制必須長期堅持,不改變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一國兩制」是經過實踐反覆檢驗了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

而最重要的是,習主席提出四個必須和四個希望。以下我主要談談對必須要落實「愛國者治港」以及「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的理解。

經歷過黑暴衝擊,香港應該更加認同習主席所言,政權必須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上。這是世界政治通則,如果一個國家、地區被不愛國甚至賣國、叛國的勢力和人物掌握政權,那下場只有動蕩不安,山河破碎。所以治港的愛國者必須要正確理解,準確全面落實一國兩制,要有維護一國兩制的堅強意志、擔當和能力。

所以,愛國者治港對提升管治效能、治理水平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愛國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和責任感,對團隊而言就是凝聚力和執行力,大家的目標一致,希望國家好香港好,就會積極主動擔當作為。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一國兩制原則下,中央賦予特區政府的權利,事實上權利和義務是分不開的,主席的講話不只是中央政府對特區政府清晰有力的要求,同時也是一種勉勵,讓治港團隊成為愛國者最好的示範,務實有為,不負人民,並內化為管治團隊的自我要求,自覺動能。這次主席的講話是以中央的高度對香港問題作出細緻具體的分析,並且指明了方向和路線,非常值得仔細學習研究,結合早前港澳辦夏寶龍主任提出的愛國者要有五個善於,中央領導可謂循循善誘,為愛國者治港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指引,這將會在日後特區政府的治理中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我們必須入心入腦入魂的加以理解學習。

「切實排解民生憂難」不僅是習主席的期望,更加是廣大市民的期望。所謂民生無小事,以至深層次矛盾同樣要盡早解決。良政善治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衣食溫飽是最卑微的要求,更要彰顯社會公義公平。習主席說:「讓每位市民都堅信,只要辛勤工作,就完全能夠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工聯會代表廣大勞工,提出「共建共榮共享共贏」理念,使全香港市民住有所居、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達至一個「人人有機會人人信可期」的公平、公義社會。我希望,新一屆政府能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目標,積極回應習主席、中央和香港社會各界的期盼,拿出果敢的魄力迎難以上,將香港建設成我們共同的美好家園。

《中聯辦學習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座談會》發言稿

尊敬的駱惠寧主任,各與會嘉賓,各位市民,各位媒體代表,

大家早上好!

很高興出席今天的座談會,一起學習習總書記昨天的重要講話。剛剛駱主任的分析解讀讓我們深受啟發,接下來請允許我結合自身工作情況,以《堅決支持特區政府實現良政善治,彰顯維護「一國兩制」堅強意志》為題,就習總書記昨天的講話分享幾點思考。

第一,習總書記作為中央最高領導,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嚴密的邏輯說理以及最權威的表述,再次向香港,向全國,向全世界宣示中央政府對維護、準確落實、長期堅持「一國兩制」國策的堅強意志和決心。香港無論在歷史上,還是以「一國兩制」方式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以後,都與祖國和中國共產黨血脈相通骨肉相連。所以堅持「一國兩制」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將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任何勢力企圖破壞改變這種血肉關係,就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挑戰,必將付出無可承受的代價!

第二,習總書記的講話,回顧總結香港回歸祖國後,三方面的發展經驗,我認為這也是接下來我們必需鞏固和提升的三個方面。首先,香港作為連結祖國和國際的橋樑和窗口,要努力實現《十四五規劃》中對香港八個中心的定位;其次是要以法治保障香港自由開放、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其三則是香港的民主發展要符合香港的憲制地位,符合一國兩制,要有利於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對此我非常認同,香港要避免政治紛爭,保持穩定,這是一切發展的基礎。而作為管治團隊便要懂政治,講政治,必須也要有維護政權、維護「一國兩制」的擔當、堅強意志和決心。如果還有以「政治中立」來偷換概念的,這顯然不符合「一國兩制」政治現實,結果將必令「一國兩制」走偏走斜,爭坳內耗不斷,社會發展停滯不前。

第三,習總書記指出「一國兩制」必須長期堅持。那麼所有參與治港的愛國者、建設力量的各層級都要真抓實幹,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有效施政,以實際行動體現維護一國兩制的堅強意志和擔當,愛國者個個都要是實幹派!同時我認為要確保政權牢牢把握在愛國者手中,就必須保持與反中亂港分子鬥爭到底的政治警覺和實力,強化自身的主體責任,勇於擔當,主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社會穩定;另外,總書記提出的4點希望,是對特區治理提出的要求,也是未來檢查工作成效的標準。本人無論在行政會,立法會還是工會、以及地區層面的工作,都會以這四點檢視自身工作,監督及協助政府有效施政。

習總書記的講話全面深刻,貼近民心,我看到很多網友表示真切地感受到總書記的心牽掛著廣大市民,希望特區政府能夠落實好總書記的囑託,讓市民對香港未來有信心有期望。本人必將恪盡職守,不負初心,帶領工聯會踐行「共建共榮,共享共贏」新時代工運理念,團結社會,服務市民,建設國家!

謝謝!

圖片是7月1日就職宣誓後,新政府主要官員及行會成員與習主席的合影。

新一屆政府帶領香港開啟新篇章

“一國兩制”的實踐進入新階段,新一屆政府即將帶領香港開啟新篇章。工聯會一直強調,在新時代下要有新變革,以適應新形勢。既有的架構和機制走到盡頭便要變通, 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次政府重組架構方案無疑是香港進入新時代管治的體現,亦是香港“由亂及治,由治及興”的關鍵一步。在新形勢下,市民對政府必然有更高期望。因此,只要有利於香港更好發展,政府更有效施政,普羅大眾更能受惠,工聯會必定全力支持。我相信議案將能獲得大多數議員支持,並期望新架構能夠充分落實新的施政理念和綱領,煥發新氣象,實現良政善治,帶領香港同開新篇。香港在發展進步中,確實累積了不少深層次矛盾。要破解這些矛盾,需要專注和細化的處理。其中,工聯會一直建議分拆運輸及房屋局。分拆後的兩個局,可各自專責處理運輸及房屋這兩個重大的範疇,以提升效率,滿足需求。分拆後的運輸及物流局除須解決本地運輸問題,亦要多加研究如何發展跨境運輸及配合國家發展,把握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分拆後的房屋局則可集中資源,更有效率地解決積累而久的房屋問題。

另一方面, 新設立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正好回應“十四五”規劃下香港發展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需要,為香港未來發展作出準備,破解香港產業單一化的難題,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我亦非常關注勞福局在重組後的功能,特別是日後在保障勞工方面的擔當和成效,尤其是在保護就業、提升就業機會及就業質量上的工作,以及如何更有效地透過就業政策來減貧、滅貧。

因應實際需要,架構重組既要“做加數”,亦要“做減數”。總體而言,新架構符合實際需要,例如新增的副司長便符合《基本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有利於分擔司長沉重的工作,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處理一些棘手的專責工作及對外事務。至於“做減數”,則需透過重組合併,把工序部門減省,精兵簡政,而非因為架構重組而令政府架構無限膨脹,尾大不掉。 主席 ,香港經歷前所未有的“黑暴”和疫情衝擊,過程中凸顯了政府管治的種種問題,包括政出多門、權責不清、遇事避難,部分公職人員亦缺乏維護“一國兩制”政權意志和擔當,所以架構重組其實是賦形鑄魂的工作。重組只是硬件,之後便要有軟件方面的提升。我在此希望重組的同時能夠得到鑄魂的效果,急市民所急,以人民為中心,提升維護政權的意志。釐清權責後,各局不再是各家自掃門前雪, 而是更同心協力地為市民服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但是次重組政府架構方案並不只是為政府提升器用。正如夏寶龍主任所說,在新形勢下,我們的愛國者必須德才兼備,要“能幹事,幹成事”,所以在“愛國者治港”下有良性的循環。

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

經過逾20年的爭取,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今天得以放在議事堂,走“最後一里路”。我希望各位議員能為普羅市民退休保障的權益着想,支持議案,讓議案順利通過。我尤其呼籲商界的議員,本着以人為本的初衷、同舟共濟的精神,並把握政府注資的機會,支持議案順利通過。   代理主席,取消強積金“對沖”能夠成功得以落實,有賴勞工界、各工會萬眾一心,20年來堅持不懈,也當然少不了良心僱主的參與。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工聯會已提出退休保障綜合方案,要求落實全方位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由勞、資、官三方供款,各方參與,人人受益。但遺憾的是,政府最終只引進強制性私營職業退休保障制度。政府當年為了卸責而妥協,容許僱主以強積金累算權益扣減長期服務金或遣散費,嚴重侵蝕強積金的原有功能。當年,工聯會前議員陳婉嫻原本會提出修正案以取消“對沖”安排,可惜礙於當時的議會規定而無法提出, 最終令有缺陷的制度無法糾正。至今, 這個違反公義的缺陷竟已持續20年。

由2001年至2021年的20年間,因“對沖”而被“沖走”的強積金總金額超過567億元,我相信“對沖”總金額現時已超過600億元。在這20年間,新增的65歲或以上長者為677 400人。換言之,粗略估算,平均每人被“沖走”的強積金金額達9萬元。   代理主席,成立強積金的本意是積穀防饑,但到頭來卻“錢罌穿窿”, 這是制度上的嚴重弊病。“對沖”安排對工友退休權益影響極大,特別是收入低於強積金最低有關入息水平的基層工友,他們的退休安排主要依賴僱主供款的部分,假如這部分被“沖走”,也就等於他們的退休保障被“沖走”。不少政府外判商只有為期數年的服務合約,當合約結束後,便把遣散費與強積金“對沖”,導致外判合約工的強積金長期被“沖走”。結果,外判合約工晚年失去退休保障,陷入窮困境地,只能依靠綜援過活。政府財政壓力加大,基層失去退休保障,只有僱主得益。造成如此局面,既不公平,也違反了強積金制度用以保障基層退休、作為退休保障支柱的原意。

事實上,在港英時期, 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的法例推出時,容許以自願供款作“對沖”,是用以鼓勵僱主為僱員作更多的自願退休保障安排,因當時法例並未有設立任何保障僱員退休的安排。但既然改為強制性,讓僱員退休後有所保障,為何還要容許這種“對沖”制度存在呢?容許“對沖”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安排,是政府傾斜僱主的體現,反映當時政府卸責,將退休安排的責任推給勞資雙方,在商界抗拒下作出妥協,從而喪失了捍衞勞工權益的決心。在未取消“對沖”的情況下, 強積金僱主累積供款權益有93%至94%被“沖走”, 很多僱員退休時得到的累積供款只有自己作出的5%供款,令其退休生活更加捉襟見肘,最後還是由社會“兜底”,即是要加稅,對未來社會構成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因此,當局應盡快取消“對沖”,強化強積金作為退休保障支柱之一,以達致勞、資、官三方共贏的成果。代理主席,我支持《2022年僱傭及退休計劃法例(抵銷安排)(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予以二讀及三讀並通過。勞工界希望能早日取消“對沖”,但我們對某些部分仍有保留,特別是取消“對沖”的時間表要與“積金易”平台掛鈎,實在令人難以理解,不能認 同。對於為何必須要“等埋‘積金易’”,局方一直未能提供一個具說服力的解釋。明明強積金受託人已經有完整、清晰的紀錄,為何必須要等到紀錄電子化後才可取消“對沖”呢? 政府不能因為自身的行政問題而推遲“打工仔”應可獲得的退休保障。希望政府在《條例草案》通過後能夠繼續優化,以最大的程度保障僱員應有的權益。  

香港是高度重商主義社會。在“強資本、弱勞工”的格局下,社會長期存在制度性剝削,特別是在初次分配上,對“打工仔”的剝削尤為明顯。強積金“對沖”安排就是一個例子,政府當初為了向商界妥協,結果令問題延續20年,基層市民的退休生活出現漏洞,長者晚境難安,也令政府安老相關的福利開支不斷上升。我期望今次取消強積金“對沖”的《條例草案》能去除這種制度性剝削,撥亂反正,進一步讓社會走向公平、公義,實現共建、共榮、共享、 共贏的社會。  

人心回歸工作仍有不盡善之處


香港回歸祖國25年以來,“一國兩制”實踐獲得世界公認的成功。但同時必須正視香港的人心回歸工作仍有不盡善之處。過去,國民教育受到反對派百般阻撓,在教學中暗中去除國民意識。一場“黑暴”, 更幾乎把教育推向顏色革命的不歸路,令千餘名學生以身試法,前途盡毀。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問題還在於回歸後香港教育系統從未經歷徹底的“去殖化”洗禮。教育的根本在樹德立人,而師資質素是其中關鍵。感謝鄧飛議員提出的議案,我表示支持,並且認為有必要在原議案基礎上作補充,使最終的建議更加完備,懇請各位同事支持。


教師是甚麼? 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正如韓愈所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教師必須具備正確價值觀,絕不只是“打份工”,除了專業知識,更要有品德,有愛心,守法正直。現時學生接觸教師的機會可能比父母還要多,如果希望學生愛國,教師本身也要具備愛國情懷,這道理非常顯淺。所以,我認為教育專業必須引入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操,這不是表面上的守則,而更加是作為培育英才的教師必修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若教師自身言行不正,則難以正確教導學生,教師有深厚的家國觀念才能感染學生。要讓香港的教育人員要具備民族意識、愛國情懷,教育局除了加強培訓之外,更應該積極安排香港與內地教師互相交流學習,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實地考察交流活動將有助教師親身體驗內地民情, 認識歷史。最後我想強調,香港教育系統能否徹底“去殖化”,取決於我們有否自我革命的決心。教育要時刻保持底線思維,教師必須守住底線。所以,當發現教師向學生灌輸錯誤極端分裂意識、歪曲歷史和散播錯誤“政治病毒”時,當局必須即時取消其註冊。一方面,這類教師已有可能違反《香港國安法》。另一方面,我們必須防範這類教師繼續“播毒”,荼毒我們的未來主人翁。教育是社會的未來,功在當下,利在千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相信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能夠明白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有多麼深遠。因此,防患於未然格外重要。

中華民族正在實現偉大復興的進程,我們的國家必將站立在世界最前列,我們的教師隊伍必須具備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烈的民族意識,才能培育一代代自尊自信的國家棟樑。因此,我懇請各位議員通過鄧飛議員的原議案,並支持我提出的修正案。